癌症疼痛的病因
统计显示,治愈性癌症幸存者的疼痛患病率为 33%,抗肿瘤治疗中患者的患病率为 59%,转移性、晚期或末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为 64%。癌症幸存者慢性疼痛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疗源的周围神经性病变、辐射诱导性神经丛病变、放射治疗后继发性慢性盆腔痛和术后疼痛。一些特定类型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特别高,例如胰腺癌(44%)、头颈癌(40%)。此外,最新研究显示,任何阶段(早期或转移)癌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类型的疼痛或疼痛综合症(表 1),而且 56-82.3% 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最新研究显示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非仅存在生存期的最后几个月(83%),而是在诊断和急性治疗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与先前报道不符。尽管目前有很多用于评估和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指南,但是疼痛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实体瘤和血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的等级评估
患者的疼痛评估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需要进行分类。表 2 是患者疼痛全面评估的指南。定期进行疼痛自我报告,是疼痛症状有效性、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最常用的疼痛评级标准如图 1 所示,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评分法(VRS)和数值评定量表 (NRS)。
疼痛的评估结果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疼痛一般指患者因为进行性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觉反应,例如躯体性、脏器性或神经性。研究发现,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一般伴有两种以上病因不同的癌症相关疼痛。69% 患者的疼痛症状甚至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癌症疼痛的临床控制原则
(1)应事先告知患者,在疾病进展或治疗的哪些阶段可能会出现何种程度的疼痛。应鼓励患者与医生或护士沟通他们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患者参与疼痛控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治疗结果。
(2)避免出现「按点服药」的情况,在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半衰期、生物利用度和作用时间。
(3)药物处方必须简单易行,可以由患者或家属独立完成,特别是患者在家治疗时。口服药物是最合适的治疗途径,应将其作为首选方案。
(4)爆发性疼痛(BTP)评估和治疗的定义是「可控制基线疼痛水平之上的短期爆发」。典型的爆发性疼痛包括中度到重度,发病迅速(几分钟)和持续期短(平均 30 分钟)。
(5)根据患者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类型和给药途径。受患者疼痛强度的影响,需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类型以平衡疼痛缓解和副作用。患者的药物剂量应该是常规的一日剂量。阿片类药物应避免口服摄入,因为它会引发呕吐、肠阻塞、吞咽困难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